随着国家近年来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增大,科技特长生已成为升学圈的热门话题,被视为孩子走进名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信不少家长刚开始看到“科技特长生”时,会觉得那是有天赋孩子的“统治区”,离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相距太远。
其实不然,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也没那么高不可攀。孩子参加科技特长生的测试条件,并不都是需要国赛成绩。
例如:
深圳市西乡中学2024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规定,只要初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人工智能比赛、信息科技比赛等科创类比赛中获得区级二等奖及以上或市级三等奖以上奖项的应届毕业生,就可以自荐报名。
湖南师大附中雨花学校则指出在机器人竞赛、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市级二等奖可参与测试。
就连有名的北京十五中学,从其公布的科技特长生申请标准来看也有所“下放”,普通孩子也能够得着。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开始,艺术类体育类等特长的招生政策会收窄,原本的这些名额大概率会转移到科技特长上去。
如果家长有这方面的认知,开始得早,也规划得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就很有利。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向培养,又该如何规划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科技特长生的定义。
科技特长生是经过教育厅、教育局发文,有正式定义的、享有特殊招生政策的学生群体。
简单来说,就是得到特定比赛或竞赛奖项的学生才能被认定为科技特长生,但不同地区的认定标准不同。
一旦被认定为科技特长生,孩子的未来就拥有了更多可能。
其次,科技特长生并不是这两年才火起来的。政策概览
· 2015年,国家就开始积极推行科技特长生政策,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备选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通知,强调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
· 2020年,面向高考改革推出了强基计划,其目的是选拔出高精尖的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
· 2022年,信息科技成为义务教育科目,孩子们从小就要开始去学习信息科技相关的素养知识。
这样的政策背景和大趋势下,不论是国家,还是高校,都在鼓励科技人才培养。对孩子而言,拥有科技特长,对整个学习成长阶段都大有裨益。
小升初
许多初中在招生过程中,以及评选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时,白名单竞赛的获奖记录往往被视为一项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获奖不仅证明了孩子学习能力与专业素养,也是对孩子努力和才能的认可,有助于他们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初升高
全国各地的高中在招收科技特长生时,会特别看重学生的科创竞赛成绩。
例如,深圳市新安中学2024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明确指出,在科技发明、编程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的孩子拥有入选资格。
高中升大学
孩子如果打信奥赛获得NOI奖项,就相当于有了通往梦想高校的“金钥匙”。NOI金牌有机会保送清北,银牌可破格走强基计划。当然,综合来看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都要求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综合成绩优秀,还有竞赛奖项加持,就有很大把握入围。如上海交通大学在今年的强基报名环节就增加了“省一奖项”的要求。
强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试点,国家为了促进基础学科发展,培养战略所需高端人才,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走高考统招之外的单独录取通道。
简单来说,强基计划就是高中升大学的特招赛道。
截至2024年,强基计划共有39所双一流大学作为试点高校。
强基计划中有40%的重点专业都和编程相关,认证科技特长生的科技创新、机器人、信息学等竞赛与强基计划专业重合度高,竞赛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时可以作为重要证明,具备优先录取资格。
在NOI中获得铜牌、NOIP省二等奖及以上,可在综合评价招生中获得降分录取的优势。
同样,在中学阶段拥有教育部白名单赛事的出色成绩,也能作为综合评价招生的录取条件。
综合评价招生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特殊招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照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选拔标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学生的一种多元评价招生录取方式。
综合评价、强基计划、高校专项可以同时报考,录取时先录强基计划,再录综合评价,最后录取高校专项。
可见,孩子走科技特长生的道路,既是势不可挡的时代趋势,也是助力升学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