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民俗文化)

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

(民俗文化)

竞赛规则及比赛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地市教育局(教委)、各有关学校: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遵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 (教监管厅函[2022]13号)要求,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民俗文化)正式启动。该赛面向全国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答题、实践作品、线下展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比赛,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掘民俗文化,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望得到贵方支持与配合,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广泛动员引导青少年踊跃参与。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晨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稚梦源文化有限公司

全国媒体支持单位:人民日报、新华社

二、竞赛介绍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它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习俗。在科技突飞猛进,思想开放的今天,我们要挖掘民俗文化时代特征,让优秀的民俗文化在当今时代仍旧引领时代新风。本次大赛将宣扬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青少年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参赛对象

全国小学、初中、高中 (包含中专、职高等) 的在读学生均可报名。

四、比赛时间

1、小学1-3年级、4-6年级、初中、高中一、二年级

省级初赛(线上):2024年2月1日至6月15日

晋级获奖公示:2024年6月30日前

全国决赛(线下):

具体时间地点以组委会官网及公众号公示为准

2、高三组(线上):

省级初赛(线上):2024年2月1日至2月23日

晋级获奖公示:2024年2月26日至2月29日

全国决赛(线上):2024年3月8日至3月10日

3、本次大赛不提供电子证书,自愿申请纸质版证书,请登录大赛官网/小程序—我的荣誉—查看详情—申请证书,认真核对收件人、电话、地址,因填写错误导致投递异常,造成的损失及时间延误,由申请方负责。请在开放时间内申领证书,过时不补。

4、证书查询及申领:

小学、初中、高一、二年级:

2024年8月1日-2024年8月31日

高三组:2024年3月15日至3月31日

五、奖项设置

1、大赛设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小学高年级组(4-6年级)、初中组、高中组(含中专、职高)共四个组别,分别设省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及优秀奖20%,无奖20%;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大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并颁发获奖证书(按要求推荐、辅导并完成比赛的学生不少于20人,其中获得最高奖项为全国一等奖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一等奖;获得最高奖项为全国二等奖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获得最高奖项为全国三等奖的,颁发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三等奖)。

3、对组织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单位,授予优秀组织机构奖(组织并指导学生参赛人数不低于100人)。

4、优秀校长奖(组织并指导本校学生参赛人数不低于200人)。

六、赛项安排及评分标准

本赛项分为知识答题100分+实践作品(加分项)30分,共130分;知识答题共50题,每题2分,正确计分,错误不扣分,系统自动判卷。答题时间30分钟,登录官网或小程序,点击民俗文化赛项,选择以下主题报名答题后,上传参赛实践作品。因每个学生只有一次答题机会,未准备好答题,请勿点击“知识题考试”按钮。参赛者调整状态进入答题后,不可离开答题页面。切屏或关闭,将记录违规一次。


传统对联灯谜创承:赋予传统节庆习俗时代新特征,对联和灯谜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和灯谜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考察参赛者的创新能力,把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写”出来。

本次特定主题为“过大年”,对联内容为祈福,书写自己辞旧迎新的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的愿望;灯谜的谜底需围绕不同地区、民族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和相关历史故事。

作品形式:需在稿纸或对联纸上手写,要求书写规范,参赛者提交一副原创作品并附上简洁描述。拍照上传,JPG格式。

2、评分标准

省赛:统对联灯谜创承


决赛:传统对联灯谜创承


七、赛程安排

1、省级初赛——

(1)线上竞赛答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系统自动判卷,题型为选择题,比赛时间30分钟,正确计分、错误不扣分。每个学生只有一次答题机会。

(2)实践作品,图片JPG格式,每张图片不超过5m。作品总分30分。由专家按照评分规则评审计分。

(3)根据知识答题分数+实践作品分数之和,排名颁发省级证书。

2、实践作品上传评审方式

(1)打开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抖音,下载抖音专业版(暨原版,原版可上传5分钟时长视频)。

(2)点击注册登录,可用手机号/其他应用账号注册或登录。

(3)点击底部菜单栏加号-点击相册-选择需要上传的作品-点击下一步(需注意:视频如果有原声,需将软件默认添加的配乐关闭,再点击下一步继续上传作品)。

(4)在文字介绍中填写: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参赛作品+民俗文化并@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官方抖音号+#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话题。

(5)点击高级设置,将高清发布和允许下载打开后,继续点击发布,完成抖音作品上传。

(6)作品上传完成后,点击已上传的作品-点击右下角三个小点显示更多-点击复制链接。

(7)将复制的链接,粘贴到大赛官网/小程序,上传实践作品位置,完成比赛。


3、全国决赛——

(1)线下,晋级决赛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回执按通知参与现场竞赛(竞赛场地以组委会通知为准)。

(2)选手现场展示比赛作品及讲述作品立意,限时5分钟以内。

(3)由专家按照评分规则现场评分,根据分数出国赛成绩。

八、其他说明

1、大赛本着公益性、自愿参赛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2、大赛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因参加活动而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并自行购买意外保险,安全事宜责任自负。

3、如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大赛延期或停办,组委会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4、凡提交的参赛作品,视为参赛选手同意组委会对作品拥有使用、展示和传播的权利。组委会拥有活动所有音像的广播、电视、网络传播权。

5、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组委会所有。